嬰兒先天性心臟病在我國有著極高的發病率,是指胎兒在發育期間由于自己的心臟和大血管形成了障礙,導致發育異常所致,先天性心臟病其實是非常比危險的,它有有上百種分型,輕微的患兒有可能一生都沒有任何癥狀,但病情嚴重者很容易引發缺氧、休克等癥狀,因此需要及時治療才能提高治愈率。那么,嬰兒先天性心臟病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?
一、保守治療
保守治療適用于臨床表現不明顯,不影響正常生活的患兒,比如動脈導管未閉、房間隔缺損、室隔缺損這些都屬于比較小的缺損,簡單來說就是病情特別的輕微,一般隨著年齡的增長,有閉合的機會,甚至可以完全自愈,所以對于這種情況可以先觀察,不用進行特殊治療,隨訪即可,家長只需要平時注意減少他們的活動,降低心臟的負荷,定期做好復查,才有利于恢復。
二、藥物治療
對于癥狀比較明顯的患者,要合理的使用藥物治療,例如地高辛,西地蘭等洋地黃類的藥物,給患兒服用后就能快速的減輕心力衰竭的表現,與此同時還可以選擇硝酸甘油、卡托普利、硝普鈉等擴動靜脈的藥物,同樣對病情也有很大的幫助。此外,為了減輕心臟的負擔,需要按規定服用呋塞米和螺內酯這種利尿劑。
三、手術治療
如果患兒存在大動脈移位、主動脈離斷這種復雜性的先天性心臟病的表現,或者是在缺損較大的情況下,為了防止形成嚴重的肺動脈高壓,引起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,就必須要盡早進行手術治療,如果不手術,存活的機率將會很小。
上總體來說,嬰兒先天性心臟病主要以保守治療、藥物治療為主,在嚴重的情況下則需要通過手術進行治療,才能使癥狀得到緩解。嬰兒先天性心臟病并非是什么絕癥,一般經過規范的治療,是可以治愈的,故而各位家長一定要有能戰勝疾病的信心。